保留传统、开创未来守候500年宗家的宗孙夫妇
有一对年轻的宗孙夫妻,秉持着传统并非一味固守古老方式,而需要根据时代变迁改进和发展的思想坚守着宗家。为了传承蕴含500年历史的宗家,并使其拥有更具前景的未来,两人正在做各种尝试。让我们来听听这两位年轻宗孙夫妇的故事。


守候500年历史的宗孙与宗妇
庆尚北道奉化有一座500年之久的安东权氏氏族村。村庄地形犹如金鸡抱窝,所以被称为“鸡室村”。该村以朝鲜中宗时期任礼曹判书的冲斋权橃的宗宅为中心形成。这座拥有500年历史的冲斋宗宅目前由40多岁的权容辙宗孙和权在净宗妇掌管。“小时候看到大人对爷爷毕恭毕敬,就意识到我们家是村里的代表。看着上中学时修建的文物展览馆,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长大后我要来管理这个展览馆的念头。” 冲斋先生的第19代子孙权容辙宗孙轻描淡写地说,谁也没有给他施加压力,但自己顺其自然地担起了宗孙的责任。他从小学到大学都在首尔就读,但从未忘记自己的家在哪里,最后还是回到老家读研、上班。他与权在净宗妇是包办婚姻,但他们之间有着深深的信赖和爱情。“宗妇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轻,但众多祭礼和仪式让我感觉到我还活着,所以还是充满感恩之心。” 出身礼泉权氏家门的权在净宗妇从小就对待客礼仪和规矩耳濡目染,因此背负着赡养婆家祖父祖母的重担也毫无怨言,两人真可谓是天生的一对。
传统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虽然自愿担负起了掌管宗家的重担,但每年10多次的祭祀、数不清的活动以及保存村庄文化和遗址的责任并不那么轻松。“如今时代变了,与祖父和父亲那个年代不一样了。墨守成规反而会丢掉传统。我们这一辈的任务就是适当地改进传统,以至让传统延续得更好。” 权容辙宗孙强调,根据时代的变迁,传统和礼仪也要与时俱进。为此,宗孙夫妻两人在宗家文化的基础上尝试着各种方法以更好地保存和继承宗家文化和遗址。尤其为了将博物馆等宗家文化发展成当地旅游资源,推出了各种体验项目,给传统赋予了现代价值。当然,也有一些人在文化古迹大声喧哗或破坏文物,但每当人们说通过祭礼体验懂得了祭祀的本意时,就觉得自己没有白忙。“传统即是未来,只有把礼法按照现代方式改进才能长久地保存下去。” 他们以这种开放的思维和心态以及不懈的努力走到现在,日后鸡室村的传统和文化会比现在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又要改善又要传承,这两件事不冲突吗?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把传统延续下去,这并不意味着错误的也要继承。错误的要改进,正确的要传承。当然并不是要改得连它的原貌也分不清。祖先延续了500年的东西我们至少还得传下去300年吧。要把我守着亭子和房屋时领会到的感动留给后代,就得尽可能地保存住原型。所以,我想跟后人说,古老的东西,如果有不方便的地方,也可以稍加改进。

传统体验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祭礼体验,为什么要正确地学习和继承祭礼仪式呢?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祭祀这样的传统太繁琐,需要摈弃。一些保留祭祀的家庭也有错误的习惯,本来只准备被供奉者的份儿就可以了,但很多家庭还同时准备前来祭拜者的餐食,令祭祀的准备工作变得繁琐辛劳,而且也容易出现虚礼虚套的现象。还有,“左脯右醯、红东白西”也不是我们的传统。祭祀是为了纪念过世的人而举行的仪式,嫌弃死者是错误的,求祖先保佑也是不对的。还有很多人误解祭祀要严肃,万一有差错就会不吉利。儒家思想不承认鬼神和冥界,可是为什么还要祭拜祖先呢?那是因为,就像老人们生前我们为他们摆饭桌一样,在老人过世后,因为不能每天摆,所以在每年去世的那天摆一次来作为纪念,这就是“孝”。 也就是说,祭祀是为了传承我们对祖先的孝心。如果正确理解祭祀文化,那么对它的负担和误解也会随之消失。


冲斋博物馆
冲斋博物馆展放和保存着冲斋权橃宗家的文物和文书,其中有包括《冲斋日记》(宝物第261号)和《近思录》(宝物第262号)等482件宝物和5千多件古书及古文书,是一座重要的儒家博物馆。
- 住所:
- 庆尚北道奉化郡奉化邑冲斋街60
- 電話:
- 054-674-0963
- 观览时间:
- 10:00~17:00(冬季至16:00)*周一休息

祭礼体验
通过冲斋先生的不迁位祭礼可以领略到延续500年的安东权氏家族的传统祭祀礼仪。游客可穿上祭服,学习祭祀的意义和顺序,体验祭祀的礼法。体验分2日体验和1日体验,只接收团体。

茶道和民画体验
这是一项在鸡室村著名的景点──青岩亭与宗妇一起学习传统茶道和民画的体验。学习浸泡和品尝一碗香浓的茶,从中体会茶道这一项传统文化,或是带着孩子在扇子和手绢上涂色的民画体验都值得一试。

边听解说边参观鸡室村
整个鸡室村都被指定为史迹和名胜第3号。可以和村民一起体验制作具有500年传统的五色韩果,参观拍摄过《同伊》、《风的花园》等知名影视作品的青岩亭,儒林崇仰冲斋先生而建立的三溪书院,举行祭祀的追远斋和石泉溪谷、石泉亭也是必游之地。如果提前申请,可以在文化解说员的陪同下参观。
名人推荐景点

海底“Baraemi”村
“Bareami”在韩国语中是“海底”之意,由于村庄的海拔低于海平面,故被喻为“Bareami村”。朝鲜肃宗时期任观察使的八五轩金声九(1641~1707)于300年前在此扎根后,这里便成为了义城金氏的氏族村。上村有南湖古宅、映奎轩和开岩宗宅,下村有晚悔古宅和明月楼等古宅。韩国的不少独立运动家也出身此地,目前被庆尚北道指定为传统村庄加以保护。
- 住所:
- 庆尚北道奉化郡奉化邑海底里
- 晚悔古宅
- 住所 庆尚北道奉化郡奉化邑海底1街51
- 電話:
- 054-673-7939

陶岩亭
朝鲜孝宗时期的文官金宗杰(1628~1708)所建,是当时儒林文人社交、讨论、咏诗的场所。亭子面宽3间、进深1间半,采用歇山顶设计,是庆尚北道民俗资料第54号。亭子前方有一片荷花池,风景十分优美。
- 住所:
- 庆尚北道奉化郡奉化邑巨村里502